当晨光洒在鲁胜公司鲁丰采油管理区林东中转站的储罐群上时,泛起了一片金属光泽。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的施工人员站在500立方米的消防水罐前,手持防爆遥控器,仰头望向罐壁。
现场只听“嗡”一声,一台三轮结构的爬壁机器人吸附在罐体表面,稳稳向上爬升。紧接着,机器人伸出机械臂有节奏地摆动,高压水砂精准喷射,锈迹如退潮般脱落,金属原貌缓缓显露,如同为储罐“搓澡”一般。
除锈工作完成后,机器人将马不停蹄地进行喷漆作业,为储罐换上“新装”。据了解,传统的储罐除锈作业需要搭建脚手架,人系着安全绳,悬在空中一点一点打磨、喷漆,一个罐的施工时间通常在一个月左右。
聚焦安全风险量级双降,两年前,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牵头,优选新入职高校毕业生成立攻关团队,从导航系统到硬件结构全部自主设计,研发出新一代多功能防腐作业机器人系统。该装备重44公斤、长与宽分别只有五十多厘米、身高仅27.4厘米,于2025年初投入试运行。
这套系统由爬壁机器人、多传感器融合导航系统和水砂射流除锈系统三大部分组成,集爬壁行走、精密作业与自动控制于一体。操作时,施工人员使用防爆遥控器,可远程控制机器人实现附壁灵活行走,按照设定路径完成除锈和喷漆作业,实现了储罐防腐作业的机械化、自动化和智能化,彻底改变了传统高空防腐作业方式。
据悉,传统人工除锈作业需要7至10人高空协同,现在使用这套系统,只需3至4人在地面操作,一个1000立方米的储罐作业工期从1个月缩短到4至7天,施工效率提升4倍,高空作业风险降低了90%以上。目前,这套系统已完成3座储罐除锈和6座储罐喷漆作业。
事实上,对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来说,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永无止境。如今,他们正进一步推进这套系统的防爆认证和标准化建设,进一步优化撬装化地面支持系统,推动行业高空作业向机械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。
“我们要深化安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,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维修新质生产力。”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地面维修工艺专家曲海涛说,下一步,团队还将加快研发废渣回收系统和喷漆防逸散装置,让施工在安全的同时,真正做到无污染、零落地。(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崔洪颖 焦子琳)
360配资,配资证券开户,恒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