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吉林日报
本报记者 郭悦
7月11日夜幕降临,长春市青怡坊云琅云CAMP城市营地热闹起来,“清爽吉林·22℃的夏天2025年吉林省非遗市集”正式拉开帷幕。从7月11日到12日,这里成了非遗爱好者的乐园,我省与四川甘孜的非遗瑰宝在此相遇,50项非遗项目带着浓浓的烟火气与文化味,为夏日长春注入了别样的清凉。
刚走进市集,“舌尖”非遗美食区就飘来阵阵香气。李连贵熏肉大饼的传承人正麻利地翻着饼,金黄的面皮鼓起焦香的泡,围观的市民忍不住掏出手机拍摄。“这手法看着就地道!”一位女士边拍边和身边人念叨。不远处的鼎丰真展位前,传统糕点的甜香引得孩子们拉着家长排队,琳琅满目的糕点色泽诱人,传承人笑着递出试吃品:“尝尝咱老长春的味道!”长白山野生山葡萄酒的展位前,深紫色的酒液在杯中摇曳,试喝的游客咂着嘴点头:“带着山葡萄的清香,果然不一样。”15项非遗美食在此集结,从熏肉的咸香到糕点的甜糯,从酒香的醇厚到特色小吃的独特,舌尖上的吉林味道让人流连忘返。
转身来到“指尖”非遗手作区,更是让人挪不开眼。满族旗袍展位上,精致的盘扣和细腻的滚边引得不少人驻足,传承人现场演示着盘扣的编法,手把手教学;查干湖鱼皮画的纹样里藏着渔猎文化的故事,用鱼皮制作的各种挂件、饰物等非遗文创琳琅满目,让观者忍不住凑近细看。28项传统技艺与美术类非遗在此亮相,每一件作品都藏着匠人的巧思。
“仁心”非遗养生区则透着一股温润的气息。平氏浸膏的传承人正为一位老人诊脉,细细询问着近况;单氏中医的展位前,前来问诊的游客排起了长队,其提供的“九仙养生茶”清香袅袅升起,试喝的市民捧着茶杯说:“这茶喝着舒服,胃里暖暖的。”唐氏理筋手法的传承人现场为一位年轻人按摩肩颈,结束后对方活动着脖子:“真松快多了!原来老祖宗的法子这么管用。”
此次非遗市集联动四川甘孜州,通过“G331边境风景大道”与“G318川线”的文化碰撞,实现两地非遗瑰宝的双向交流。甘孜州线下展览展示区,设置了文旅合作精准商务洽谈专区、黑帐篷非遗集市、“何以甘孜”摄影展、G318地标艺术装置四大核心体验区。
互动体验区里,欢声笑语更是不断。彭氏微刻研学专场中,孩子们正围着松花石拓印,传承人在一旁耐心指导。“研学就是要让孩子们把松花石和古代拓印技艺融在一起摸一摸、试一试,感受传统书法的魅力。”负责人张家宁说,“我们还带来新开发的穿戴印、挂牌、砚台这些文创,就想让更多人了解松花石。”刚陪孩子做完拓印的周园女士正举着手机拍照,“孩子以前没接触过这些,今天不仅听了松花石的历史,还锻炼了动手能力,特别好。”旁边的小朋友王珈鸣举着自己的作品抢着说:“印的时候看着墨一点点把图案显出来,太好玩了,收获了好多乐趣!”
两天的市集,50项非遗项目、两地文化的碰撞、多样的互动体验,就这么把“见人、见物、见生活”的非遗传承理念,悄悄揉进了长春的夏日时光里。
360配资,配资证券开户,恒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